諾。她有輕微的潔癖,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她喜歡養植物,家裡有十幾盆各種綠植。她有讀書的習慣,主要看一些情感類和職場類的書籍。
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她的心理需求模式。她渴望被理解、被關注、被重視。在她的婚姻中,Z雖然是個不錯的人,但他太專注於事業,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求。而她的婆婆則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提供的理解和支持就顯得格外珍貴。
"今天Z又打電話說項目延期了,要再等一個月才能回來。"她的消息裡帶著明顯的失落。
"那你一個人在家,會不會覺得孤單?"我試探
地問
,心
加速,等待她的回覆。
"會啊,特別是晚上。有時候我會想,這樣的婚姻到底有什麼意義。"她的回覆裡帶著深深的迷茫。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她開始質疑自己的婚姻,這說明她內心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我沒有立即回覆,而是等了一會兒,讓她感受到我在認真思考她的問題。
"也許,你需要一個真正能理解你、陪伴你的人。"我小心翼翼地回覆。
"你就是啊,李工。真的很感謝你,這段時間如果沒有你聽我傾訴,我真的不知
該怎麼辦。"她的回覆很快,帶著明顯的依賴和感激。
"不客氣,朋友之間互相支持是應該的。"我故意強調"朋友"這個詞,在她心中建立一種安全的距離感。
這個"朋友"的定位非常重要。它讓小E可以毫無顧忌地向我傾訴,而不用擔心任何
德上的負擔。在她看來,我只是一個善良、理解她的男
朋友,而不是一個有其他企圖的追求者。這種安全感讓她放下了所有防備。
又過了幾天,她發來一條消息:"李工,你覺得我是不是太依賴你了?"
我盯著手機屏幕,意識到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她開始意識到我們關係的變化,這既是機會也是危險。如果處理不當,她可能會因為內疚而主動拉開距離。
我故意等了幾分鐘才回覆:"朋友之間互相依賴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有煩惱的時候,我很樂意聽你傾訴。這不是負擔,而是友誼的體現。"
"謝謝你。有時候我覺得,你比Z更了解我。"她的回覆讓我看到了希望。
這句話意味著她已經開始在心理上將我放在了比丈夫更重要的位置。雖然這種比較還停留在"理解"層面,但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可能是因為我們都在同一個公司,更能理解彼此的工作壓力吧。"我繼續保持著那個溫和、無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