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生不需要长篇大论,周斯炜也不需要,有这么一个听众在旁边,能听懂他的意思,并给予一些恰到好的回应,他的分享
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种默契是从初一刚开学那个燥热的九月,林砚生刚从上海来深圳不久,人生地不熟的,带着跟周遭格格不入的疏远感,被班主任安排跟周斯炜成了同桌,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最开始的一周,他们几乎零交。两个人在班上人缘简直天差地别,周斯炜
格就跟九月份深圳的太阳一样热情似火,跟谁都聊得来,就连班上的女生基本上都跟他玩的不错,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在班级里混得风生水起。
林砚生的格是他的反面,他在人际关系方面从来不是热情、主动的那一方,也因为他的
格冷淡、成绩在年级
尖,班上人都觉得他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瞻的高岭之花,包括当时的周斯炜,他虽然热情洋溢但也不是喜欢热脸贴冷屁
的人。
直到一次数学小测,周斯炜对着压轴题抓耳挠腮,坐他旁边的林砚生早就停笔,瞥了一眼,随手在草稿纸把关键过程推过去,什么也没说。周斯炜愣了一下,也顾不上思考对面人的想法,就着草稿纸的过程,思路豁然开朗,立刻在试卷上刷刷地写下答案。
从那以后,这个不爱说话的同桌在年纪尚小的周斯炜心里,镀上了一层“自己人”的光环。他开始主动带着林砚生入自己的圈子,讨论题目、打球、一起玩游戏、吐槽生活的琐事…久而久之,这种单方面的“热脸贴冷屁
”就变成了双向奔赴。以至于后来,周斯炜对任何人都毫不
糊宣称,“林砚生就是我最好的兄弟。”
这么多年同班,关系铁得不需要过多言语。周斯炜是极少数能让他觉得相起来完全不需费神的人,也是他在深圳唯一一个能称得上兄弟的人。
初三那年,两个人约定好了一起考深中的自主招生,不出意外两个在年级一直排名靠前的人顺理成章地考上了,结果高一开学两个人还分在一个数理班。快到高二的时候周斯炜开玩笑跟他说我们两个都努力一把会不会又考进一个理重。上帝又一次眷顾了周斯炜,高二他们又是同班。
深中的育馆设施一
,环境明亮开阔,羽
球场在三楼最里面。
他们到的时候,场地早已热闹非凡,同班的路迟言和夏谨杋,还有几个面熟其他班的男生,已经在场地附近热了。
“哟,来了!”路迟言眼尖,率先看到他们,挥了挥手里的球拍。是个形高挑的男生,笑起来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洒脱。
夏谨杋点示意,“就等你俩了,再不来场地要被占光了。”
简单的寒暄后,开始自发分组。自然而然地,林砚生和周斯炜一组,对阵路迟言和夏谨杋。
“老规矩,三局两胜,”周斯炜一边着拉伸,一边说,眼里闪着好战的光,“输的一方请喝喜茶啊!”
路迟言笑着应战,“谁怕谁啊,等着,今天必须让你们俩大出血。”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四个人的一致同意。林砚生没什么意见,和周斯炜在一旁空地简单热了一下。
五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
起初只是试探的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