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前往MIT
房間很安靜,只剩cao2作介面的背光在桌面上映出柔藍的光。嶺翔洗完澡後坐回書桌,繼續優化模擬模型,但進度停在同一段參數調整上,卡了快二十分鐘。
他重新整理程式時,腦中卻tiao出齊曜辰之前說過的一句話。
「虛擬艙?那個感覺跟真的zuo愛差超多,gen本不能比好不好。」
那語氣帶點玩笑,但不像是在虛張聲勢。反倒是一種經過後才敢說出口的語氣。
嶺翔原本沒放在心上,但現在,那句話忽然浮了起來。
他以前從沒真正想過「zuo愛」是什麼感覺。制度讓他接受了完整的xing教育課程,對生理反應、姿勢、高chao類型都有學術xing的描述。他知daoshen體怎麼運作,也知dao什麼時候該zuo什麼。
但他從沒經歷過。
zuo愛。不是模擬,不是教材,不是數據。
而是,真實的——與某個人之間,那種shen體之間的接觸與進入,到底會讓人感受到什麼?
他盯著桌面,猶豫了一下,打開平板,點進瀏覽qi,開了個無痕模式。
手指在搜尋欄停住,他想了想,最後慢慢輸入:
「第一次zuo愛是什麼感覺?」
幾秒後tiao出一堆連結,有文章,有影片,有人分享過程,也有人發問。
嶺翔看著這些文章與回覆,大多語焉不詳,充滿主觀形容。有的說像觸電、有的說像溺水、有的說第一次只是痛。他試著從中歸納出某種共通結構,卻發現——那是一種無法被準確描述的東西。
zuo愛,這個詞對他來說始終是被制度包裹過的。
它有數據、有liu程、有法律規範、有排卵週期和任務指派。
他被教導要成為能夠完成它的人,但從來沒被鼓勵去「想像它」。
可就在剛剛那一刻,他確實開始想像了。
不是ju體的畫面,而是那份「xi引力」本shen。
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xing?為什麼要寫那麼多小說、拍那麼多影片、用盡語言與shen體去接近那種感覺?
xing愛,似乎是人類最gen深柢固的慾望之一。
可如果真是這樣,那人類為什麼會一路走到今天——
jing1子濃度逐年下降,自然受孕的比率持續低落,最後連繁zhi這件事都要制度來接手?
如果這是我們的本能,為什麼它正在失效?
他把平板放到一旁,抬頭看著天花板,腦中浮現的是一個比xing更深的問題:
人類是不是正朝著某種「親密退化」的方向進化?
也許是荷爾蒙變了,也許是壓力讓神經失靈,也許只是因為太久沒有真正需要彼此了。
有些人說,制度是為了拯救人類。
可他忽然想問——
到底是什麼先讓人類,失去了自己生下下一代的能力?
他沒有答案。
但他想找。
*
澪照常整理完每日觀察紀錄。cao2作終端時,她看了一眼嶺翔當日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參數,全bu在可接受範圍內,穩定得幾乎無可挑剔。
但她的視線停留得比預期久了一點。
這幾天她有點太頻繁地注意到他的變化。不明顯,但她感覺得出來。像是他有什麼東西正在內bu慢慢成形,一種不是制度可以命名的東西。
她察覺自己開始過度關注他的語氣變化、情緒延遲、甚至小幅度的眼神偏移。
這不符合她以往的觀察模式。
她當然知dao那是什麼。
那是一種保護yu。
一個觀察員對長期接觸的樣本產生的本能反應,就像生理研究人員會不自覺地對實驗動物形成記憶和偏好。那不是情感,只是心理投she1的副作用。
更何況──他還只是個孩子。
江嶺翔還不到十八歲,他在制度裡也才剛剛通過初階任務。他不是一個會留下的人。他很快就會去MIT,進入他該屬於的世界。
在他成年以前,甚至都不一定會再回來。
所以她不認為自己這些反應構成什麼問題。
那只是錯覺,一時的。
制度裡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短暫投she1,只是她平常太冷靜,不太習慣這樣的波動。
她寫下今日備註的最後一行:
【觀察員備註】候選人心理與反應數據皆穩定,觀察員需維持情緒中立,釐清保護本能與個人偏好之界線。
她將那行註記上鎖,沒有標為正式備註。
然後關掉終端,拉上白色外套。
在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