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吉咬牙认了,打算回府就写奏疏,把事情扛到自己肩上。就算御史给事中要弹劾,他一力承担!
最后,是夏元吉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拱手
:“陛下,当前粮食最重。以钱换粮,是为朝廷计。”
百姓遇灾,粮税自然要减免。
至于被言官骂,随他去好了。

一二三把手达成统一战-线,为了粮食,携手并肩为皇帝
缸。
文臣则对夏元吉以铜钱换粮的提议颇
微词。此举和商人交易有何区别?简直是有辱斯文,
天下之大稽!
“臣反对!”
现在
缺粮,边
“臣以为可行!”
说朝廷用钱换粮不妥,还是天子和臣子
买卖不妥?
被缇天子夸奖,夏元吉三人感动得痛哭
涕,被今上叫一声“爱卿”,代价当真是不小。
朝中争论之声四起,出了同夏元吉一起面圣的
左右侍郎,绝大
分朝臣都认为这项奏请不应通过。
经过建文永乐两朝,夏元吉彻底看明白,如今的大明,需要杀伐果决的天子。这并非意味着对建文帝弃如敝履,相反,
为读书人,夏元吉对朱允炆存在一定好感。但为家国百姓,王朝社稷,永乐帝这般的天子,才能真正坐稳江山。
才
出一句不妥。可到底哪里不妥,一时之间却给不出合适的理由。
这是真不把军汉当人看还是怎么着?打仗不给粮饷,还想着法的-盘-剥-搜-刮,有这样的
理没有?就算换粮的财物有一
分是大军缴获,照样说不过去。
朱棣很感动,“三为爱卿都是国之栋梁。”
永乐帝没出声,等到朝堂上之上的文武大多表态之后,才将朱能的奏疏抛出,再以
存粮数目对比。
“陛下,臣附夏尚书之议。”
“卿认为可行?”
李侍郎不说话了。
若是不给钱,直接调粮入京,朝廷更不占理。兴宁伯不出声,征讨大军也会抱怨。
在六
,但凡是
到四品以上官位,没被言官
过的,两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翌日,夏元吉三人当着群臣的面,上疏奏请调征讨安南大军筹集之粮充
,并言,以
钱钞充饷。
自永乐帝整顿朝纲,锦衣卫大批抓人,通政使司再不敢轻易对外
奏疏内容。成国公的奏疏,除了夏元吉三人和经手的通政使司官员,朝臣一概不知。
刑科给事中第一个
出来反对,随后,更多朝臣对此提出异议,文武皆有。
武将担心大军粮饷,以为
是要给征讨安南的大军下绊子。在外征讨的大军,粮饷自筹不说,还要抽调一
分,不是下绊子还能是什么?
夏元吉出声了,王忠和李文郁也很快明白了他的想法。两人互看一眼,同时咬牙,大不了去
放戍边!只要天子记下他们的忠心,早晚都会起复!
话落,朱棣坐在龙椅上,俯瞰殿中群臣。
群臣大哗,瞬间炸开了锅。
“臣也附议。”
“去岁顺天八府,应天十八府多
郡县遇灾,或大水,或地动天旱,田粒无收。朕已下旨,免遇灾州县今岁夏粮,敕前所负租税课臧罚等物均输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