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浴室洗了把臉,水龍頭下有自動消毒光帶,他習慣地閉了一下眼。
打開衣櫃,換上一件機構提供的深灰色長袖套頭衣,布料是防靜電材質,摸起來有點像學校科技營會用的制服,但更沉靜些。
房內無時鐘、無鏡子,只有一張螢幕嵌入牆,亮著制度行程:
●16:30 專員初步面談
●18:00 晚餐送
●22:00 自動燈光切斷
他坐下,發現桌上有一本薄冊子,上面寫著:
《對受孕制度倫理與個體義務簡介》
他沒打開,只是用指尖敲了敲封面,像在聽一塊無聲的金屬是否能共振。
16:30,門響了兩下。他站起,門應聲開。
外頭是一名青年男子,大約三十多歲,形高瘦、頭髮整齊地往後梳,穿著制度
給的淺灰制服,領口繡著代號——R16。
他的眼神不特別銳利,也不顯溫和,只像是已看過成百上千份資料後仍保持中的人。
「江嶺翔對嗎?你好,我是制度接應專員 R16。」
他們短暫握手,R16說:「接下來會進行初步面談,用來確認你對制度的理解與
對受孕的價值反應。這不是考試,也不會
成績記錄,請放心。」
兩人走出過渡單元,進入一間小型訪談室。牆面無標誌、無鏡面,燈光溫和,地板隔音。
R16坐下後翻開手中資料板,語氣如同標準化輸出:
「你來這裡之前,是否已閱讀制度的基本程與候選說明文件?」
「有。」
「那你明白,若最終通過所有階段,你將在18歲時被安排執行自然交方式的
對受孕任務,並提供可被記錄的生理數據與
訊息作為制度內
研究使用?」
「我明白。」
R16點頭,在資料板上記下一筆。
他停了一下,又開口:「我可以問你第一個問題了嗎?」
「可以。」
「你為什麼想成為種父?」
這是一個準備過的人一定會遇見的問題。
但嶺翔沒有立刻作答。他沉默幾秒,然後說:
「經濟因素。我錄取了MIT,需要學費。」
R16點頭,沒有表示意見。
「但如果只為了錢,我可能不會報名。」他接著說,「我其實對這個制度……有點研究上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