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当时不是很想救人,她的计谋太浅显,一眼就能看穿――但凡有脑子和衣服的人,都干不出寒冬腊月穿着轻薄衬衫出门的事。
        收到手帕交的来信,原
母亲很高兴,当即让原
写了封信寄过去,一来二去,两人就说定了程晓曼回乡探亲的事。
程晓曼父母早逝,关系近的亲戚朋友一个没有,贺荣倒是有弟弟妹妹,但都是后妈的孩子,没一个跟他关系好的。
        所以当外面都传她儿子把原
看光了,她迅速把原
当成儿媳妇看待,并劝说儿子娶原
。
        贺母倒是没那么纠结,因为喜欢贺东川,原
会刻意讨好她,努力表现,而她看原
也带着看自家后辈的滤镜,觉得她样样都好。
        再看贺东川,军校毕业后进了特种
队,今年才二十七,已经是营级干
了,可谓前途无量。
助。
池塘位置不算偏僻,在大队中间,问题是当时大队社员基本都上工去了,来往的人很少,而这些人中,未必都会游泳。
        原
觉得太委屈了,那还是亲妈呢,怎么就这么看不上自己啊!她哪
不上贺东川了?还是想嫁他。
        可人家条件好啊,以他的家世和自
条件,再婚想找个城里
口,有正式工作的年轻姑娘,一点都不难。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对原
来说
        一边是闺蜜儿子,一边是寻死觅活的亲生女儿,还有外
越传越烈的
言,原
母亲无法抉择。
只是亲妈不给力,她只好动起歪心思,趁着贺东川经过时假装掉进池塘。
当然,贺东川的条件也算不上完美无缺,他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六岁大的孩子。
        也就是这次见面,原
对贺东川一见倾心,非君不嫁。
        但走过去的短短十几秒,他发现原
是真不会游泳。
后面发生的事显而易见,贺东川被赖上了。
        想到母亲和好友重逢的喜悦,贺东川最终还是折返回去,把原
从池塘里捞了上来。
        扯来扯去,贺东川最终还是妥协了,点
答应娶原
。
        如果他走了,原
可能会被淹死。
当时贺东川正值休假,贺荣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回乡,就指派了他跟着。
        另外,原
回家后虽然当了个记分员,但这不是因为她能力有多强,而是沾了她爸的光。本来她爸想把她弄到大队里,跟着妇联主任或者大队会计干活的,奈何原
实在扶不上墙,也只能干干记分员这种不动脑子的活了。
        贺东川救了原
。
        原
说是初中毕业,实际上就上了个初一,初二赶上停课回了家,好不容易等到复课,却碰上教师资源紧张等原因,他们这批学生直接被一纸毕业证给打发,城里的被安排上山下乡,农村的各回各家。
        因此程晓曼这次回乡,实际上还是为了探望原
母亲。
        建国后乡镇改制变化大,而苏家所在的红星公社
于两地中间,被划来划去,以及交通、通信不便等缘故,
两地的人没能重新建立联系。
        只是原
糊涂,她妈脑子可没坏掉,不说两家的差距,就说原
和贺东川的自
条件,那也是很不相
的。
        原
妈再疼闺女,也没脸把自己除了长相一无所有的闺女
给闺蜜儿子,于是让闺女趁早打消这个想法。
        而贺东川却是实打实的军校毕业,不
是学历,还是文化水平都比原
强多了。
        直到三个多月前,程晓曼遇上去首都出差的旧时朋友,才从对方口中听说原
母亲的消息,然后就有了寄信事件。